乳腺增生會導致乳腺癌嗎?
白熠洲
在女性健康問題上,乳腺健康無疑是關注的熱點之一。當拿到乳腺體檢報告,如何去解讀上面展示的結果是個關鍵問題。尤其是面對普遍存在的“乳腺增生”時,該如何應對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哪些體檢結果需要重點關注
當我們打開一份體檢報告時,通常會在兩個地方找到跟乳腺相關的檢查,一是外科“查體”,二是“超聲”檢查。
查體是指醫生通過視診、觸診,初步了解乳腺的健康狀況。在這個環節中,醫生會重點關注以下情況:不對稱度、乳頭凹陷、乳頭溢液、乳房的紅腫熱痛、局部皮膚隆起或凹陷、皮膚橘皮樣改變、乳腺內可觸及的結節或腫塊、腋窩內可觸及的腫大淋巴結等。
超聲檢查有時簡稱B超、彩超。乳腺超聲常見的有意義的結果包括導管擴張、結節、囊腫、鈣化等。在兩癌篩查或某些體檢套餐里,有時還有乳腺鉬靶(X線夾板照相),有意義的結果包括結節、鈣化、非對稱致密影、結構扭曲等。如果看到上述任何一項結果,應前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這里有一點需要大家留意。查體和超聲檢查有時主觀性較強,每一位醫生的結論可能不盡相同,即使相同也不代表一定準確,所以體檢發現的“異常”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實或排除,或者隔一段時間再復查。另外,目前各國官方指南均不主張把查體作為乳腺癌篩查的唯一手段,一定要查超聲或鉬靶。
乳腺增生已不被作為疾病診斷
在前文羅列的各種有意義的結果中,唯獨沒有提及“乳腺增生”,但這恰恰是女性體檢報告上常常出現的詞匯,這是怎么回事呢?
說起乳腺增生,很多女性都在體檢報告上看到過這個詞。但如果仔細做點功課就會發現,權威的醫學教科書里早就不把乳腺增生作為一種疾病來介紹了,而嚴謹的乳腺專科、超聲科和放射科,都輕易不再提“增生”這個詞。明確地說,在世界乳腺病學界,乳腺增生已不再是一項有明確意義的診斷。
其實,乳腺增生的概念很不清晰。按照過去的習慣,只要查體時乳腺觸診發現質地不均勻、有“疙疙瘩瘩的結節感”,或者患者主訴有乳房不適感,如脹痛、刺痛、跳痛等,甚至放射到腋窩、肩膀、后背等,就可以診斷為乳腺增生。
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已經明確知道,摸起來疙疙瘩瘩并不一定真的有結節,而乳房不適感也并不是乳腺健康出了問題的表現。絕大多數情況下的乳房痛都是生理性的,幾乎所有女性在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這種情況。因此乳腺增生診斷的理論基礎已經被動搖,它包含了幾乎所有正常或不正常的情況下都可能會體驗到的乳腺不適感。
乳腺癌并非從增生演化而來
相對于乳腺增生帶來的不適感,乳腺癌卻在很多時候都是靜悄悄的、不疼不癢,早期較小的病變可能根本摸不著。
經過長期觀察和臨床研究發現,增生與否跟乳腺健康實際沒有明確的關系,與乳腺癌更沒有關系,乳腺癌并非是從乳腺增生演化而來。一些明確與乳腺癌風險相關的疾病,如不典型增生(即癌前病變)、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等,都有各自確切的診斷依據,跟乳腺增生沒有必然的聯系。“兩癌篩查”才是保證乳腺健康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定期檢查超聲或鉬靶,才能實現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總之,乳腺增生是一個已被乳腺專科打入冷宮的名詞。體檢報告中出現這個詞,只是一種歷史沿革和習慣使然。從尊重歷史和方便解釋的角度出發,這個詞可能還會被沿用較長時間。但是過期的概念就像過期的藥品一樣,不但幫助不了我們,還有可能使壞。當大家看到乳腺增生的診斷時,最佳選擇是到正規醫院的乳腺專科就診,更要警惕那些利用患者擔憂心理而推銷高昂保健品或保健治療的言論,不要被迷霧遮擋了雙眼。
(作者:清華大學附屬清華長庚醫院普通外科醫師)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