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抬大轎加“小背簍” 野外產仔大熊貓母子成功回捕
大熊貓野外引種回顧
2017年
熊貓中心正式啟動大熊貓野外引種項目。大熊貓“草草”被選作首只野外引種試驗個體,通過野外引種成功產下三胎5崽。
2018年
熊貓中心在總結2017年引種成功的基礎上,選取了4只雌性大熊貓,分別在五一棚和天臺山開展野外引種工作。大熊貓“草草”再次不負眾望,成功引種產下龍鳳胎“和和”“美美”,并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首例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產下并存活大熊貓雙胞胎”。
2019年
熊貓中心共2只雌性大熊貓參與野外引種項目,大熊貓“草草”在五一棚區域,大熊貓“喬喬”在天臺山區域。8月20日,大熊貓“草草”在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產下一對雄性雙胞胎,9月16日,大熊貓“喬喬”在天臺山野外產下一對雄性雙胞胎。
12日下午1點半左右,8個工作人員抬著裝著大熊貓“喬喬”的籠子,從臥龍自然保護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天臺山野化培訓場,緩緩走下已經覆蓋著積雪的山路。“喬喬”3個多月大的幼仔,則像嬰兒一樣安靜地躺在工作人員懷里,隨后被放進竹背簍里,由工作人員背下山。
從12日早上8半點左右開始,經過約5個半小時的誘捕,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臺山野外,成功收回野外引種大熊貓“喬喬”及其幼仔。隨后,熊貓中心獸醫團隊對母幼進行了體檢,喬喬及其幼仔身體狀況均良好。
“喬喬”野外帶仔
老大老二每月互換一次
今年3月,大熊貓“喬喬”被送到天臺山參與野外引種。4月初,“喬喬”與野生雄性大熊貓成功交配,于9月16日在天臺山野外順利產下一對雄性雙胞胎。老二由“喬喬”撫養,老大則被轉移到熊貓中心神樹坪基地育幼室進行人工育幼。在野外,監測人員通過現場觀察、紅外相機監測和GPS無線電定位監測,母獸帶仔行為良好,幼仔生長發育正常,隨著幼仔一天天長大,母獸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同時離開巢穴采食竹子的時間也在不斷增加。
為保證兩只幼仔都能吸取到母乳,監測人員在幼仔出生7天后,將兩只幼仔進行第一次互換,之后是每個月輪換一次,總共換仔3次,目前是“喬喬”帶著老大在野外生活。幼仔現已三月齡。經過幾個月的籌備,12月12日上午,熊貓中心科研團隊前往臥龍天臺山,工作人員先用竹筍等食物引誘母獸“喬喬”進隔離籠,經過3小時的努力,終于成功。為了減少幼仔的應激反應,工作人員身穿涂有“喬喬”氣味的工作服,將幼仔抱出天臺山野化培訓場,隨即將“喬喬”母子迅速轉運至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
熊貓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負責人吳代福介紹,考慮到幼仔在四月齡后,可以自由行走,同時冬季雨雪冰凍天氣下,野外環境復雜多變,母子安全易受影響,按照計劃,將“喬喬”和幼仔一起從野外收回。為順利回捕,基地做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和相應的應急預案,一是,加強母獸飼養管理,監測人員充分建立與母獸的飼養和信任關系,以便誘捕裝籠;二是,在充分評估“喬喬”及幼仔的身體狀況前提下,制定了詳細的回捕方案。
“喬喬”明年或將繼續參加
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項目
目前,大熊貓“喬喬”及幼仔均安全回到熊貓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待大熊貓“喬喬”適應圈養環境后,幼仔將交還“喬喬”繼續撫養。吳代福還表示,大熊貓“喬喬”還比較年輕,身體條件良好,帶仔經驗豐富,經專家評估后,明年或將繼續參加圈養大熊貓野外引種項目。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將人工繁育的大熊貓經野化訓練后再放到野外去,跟野生大熊貓交配,產下的幼仔參與繁殖可以為圈養大熊貓種群增加基因交流和遺傳多樣性,實現野生種群和圈養種群血緣的交換。不僅如此,連續三年的成功引種,讓他們更有信心、有動力、有數據去探索和研究一種新的野化培訓放歸方式,讓野外引種大熊貓能獨立在野外產仔、帶仔并實現自我的放歸,有效提高野生種群的基因多樣性,實現野外瀕危小種群的復壯。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司長、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黨委書記張志忠表示,大熊貓“草草”和“喬喬”成功野外引種產仔,此次又將“喬喬”及幼仔從野外成功回捕,證明了熊貓中心技術力量的專業性和科學性,論證了大熊貓野外引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野外引種的成功,不僅可以實現圈養種群和野生種群的血緣交換,還將為野生大熊貓種群復壯以及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從而推動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工作的發展。同時也為大熊貓及其他珍稀瀕危大型哺乳動物的放歸和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開辟了新的方法。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葉燕 攝影記者 王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