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嗓門”民警的社區工作:記的筆記數不清 寫滿社情民意
板寸頭、一米七幾的個子,挺著筆直的腰桿,一張口就是高分貝。他,就是梁斌。2005年7月由部隊轉業至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石羊派出所任刑偵民警。2010年7月,他被調整至社區工作,先后負責花蔭、雙河村、燈塔、南苑小區,在社區民警的崗位上,一待就是9年。
從刑偵民警到社區民警,他無論在哪個崗位,都透著麻利勁兒,做事雷厲風行。到了社區崗位上,因工作繁瑣細碎,“大嗓門”的他,經常拿著筆記本,記滿各種社區工作往事,他總是以良好的心態和認真的精神狀態面對這些工作。
“大嗓門”的日記 記滿社區工作情況
今年50歲的梁斌,2010年工作崗位從刑偵民警調整到社區民警。調整崗位的第一天,他第一件事就去買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因為他深知“串百家門,知百家情”是社區警務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基礎工作的重要內容。他的筆記本要記的就是管段內的基礎情況、存在的隱患、群眾訴求等。
對社區民警來說,在各種繁瑣警務工作的重壓下,每周最少有20個小時到社區摸情況、訪民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梁斌卻樂此不疲,堅持串門訪戶,做到人熟、地熟、情況熟,走訪率達到了95%以上。
9年時間過去,梁斌的社區工作專用筆記本的序號也從“1”變成了“N”,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滿了走訪社區的相關情況和收集的各種信息。
為民奔走 急脾氣也有細心處
這本日記,不僅記錄了社情民意,也記錄著梁斌的耐心。面對轄區出租房屋多、流動人口復雜的情況,為了完善手頭的基礎資料,梁斌連續一個月利用晚上休息時間上門核查登記。
“說直白是心急火燎,說好聽點是雷厲風行。”談起自己的性格,梁斌的開朗顯露無疑。他經常這一刻還在所里帶著辦事群眾上下奔走,下一刻就出現在社區里走街串戶,很難見到他有停下來的時候。
“我能做好刑偵民警,同樣也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社區民警。”知天命之年的梁斌并沒有佛系工作,他依然有著清楚的目標和渾身的干勁。
社區警務工作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里短、矛盾糾紛,梁斌始終提醒自己,急性子萬萬不可帶到工作中,遇事冷靜在先,考慮再三。
“梁警官,我們家樓上的住戶每天不是發出的聲音太大,就是排出的油煙味太重,你快來看看喲。”2019年初,梁斌接到天府欣苑西區一居民的求助電話。
走訪中,梁斌發現該房屋是出租房,被某美容美發店用于員工餐廳和住宿。在對居住人員進行了居住登記后,梁斌隨即聯系美容美發店負責人,對該房屋的噪音、油煙擾民問題進行整改,并安排物業人員進行監督。隨后的一個月里,梁斌一有空就去該房屋走訪,并多次就發現的問題與該店負責人進行溝通。經過大力整改,這間吵吵鬧鬧的出租房終于安靜下來。
老當益壯 老民警也是“拼命三郎”
梁斌在社區走訪時,最喜歡步行和騎自行車。有人問:你為什么不開車?不是效率更高嗎?梁斌說:“恰恰相反,作為社區民警,走著進社區,了解到的社區情況更多,和轄區群眾的接觸也更自然和緊密。”
曾有人調侃梁斌:“你都50歲的人了,還這么拼命干什么呀,安安穩穩等到退休得了。”梁斌卻不這么認為:“50怎么了,離退休還有10年!”他一邊說,一邊接起社區群眾的電話,答疑解惑去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