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變菜園 成都社區居民種菜送給困難住戶
社區志愿者為空巢老人送蔬菜
在成華區青龍街道仁義路社區有一群熱衷于種菜的城里人,他們充分利用向社區認領的一塊菜園地,建立起了仁義路社區幸福菜園,將收成后的蔬菜無償分享給社區的困難老人,并且還送菜上門,讓社區里行動不便的孤寡、失獨和空巢老人倍感社區這個大家庭的溫馨。
11月10日,初冬的陽光滋潤著蓉城大地,而在仁義路社區富麗錦城小區中的一塊菜園里,各類蔬菜長勢喜人。當日,雖正值周末,作為該社區農耕隊成員的小區居民李金秀和往常一樣,一大早便和其他19位成員一起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曾經這里是一塊荒地,在我們社區農耕隊的辛勤耕作下,如今已‘變身’為郁郁蔥蔥的菜園,我們在這里播種、除草、澆水、收獲……”李金秀滿懷喜悅地告訴記者,“這些蔬菜由我們社區和居民共同照顧,收成后送給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生活困難住戶。”
白菜、紅蘿卜、冬寒菜、香菜、蒜苗……當日上午,記者在菜園里看到,菜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白色的柵欄將菜地分成16大塊,各類蔬菜多達30多個品種。仁義路社區農耕隊的居民志愿者正利用周末的時間為菜苗澆水。令人意外的是,在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堆放著一堆堆建筑垃圾。
“當時,這塊荒地讓我們很為難,我們于是萌生了將荒地改造為菜地,讓居民自己種菜的想法。”據仁義路社區黨委書記賴善云向記者介紹,“菜,可不是為自己種。”想到社區還有50多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生活困難住戶,2018年12月,賴善云向社區居民代表建議,能否聯合其他種菜且熱心公益的居民代表成立社區農耕隊負責這塊菜園耕種,將收成后的蔬菜送給社區的困難老人?建議被一致通過后,200平方米的荒地變成了郁郁蔥蔥的菜園。
“我們稱這塊地為‘幸福菜園’,從今年1月開始播種,我們都收獲了好幾輪了。”當日,正在自己認領的蔬菜地里收獲紅蘿卜的社區居民溫鳳林阿姨笑著說,自己是負責打理這處菜園的社區農耕隊志愿者之一。當日上午,她和同為志愿者的社區居民蔣慧瓊、李超群等人又一次來到了菜園里,把最近長大的紅蘿卜、蒜苗、香菜等收了,立即送給社區空巢老人巍錦芳、鄧毓群等人。
“巍婆婆,我們來看您了,為您帶來了新鮮綠色食品。”“謝謝你們的關心,讓我很感動。”……當日上午10時30分,在采摘完蔬菜后,溫鳳林、蔣慧瓊、李超群等社區志愿者一起來到了該社區西林小區87歲的空巢老人巍錦芳婆婆家中,將新鮮的蔬菜送到了巍婆婆的手中,接過蔬菜的巍婆婆感動不已。“你們都給我送過好幾回菜了,謝謝你們總是關心著我。”巍婆婆緊緊抓著志愿者的手,表達著自己的謝意。
“我們種植的蔬菜從不用化肥,都是用豆渣等來澆灌。在每周三都會給像巍婆婆這樣的空巢老人,以及孤寡老人和困難戶送菜。”該社區農耕隊志愿者李金秀告訴記者,蘿卜、白菜、芹菜……每次送菜時,李金秀和其他志愿者一大早都會把這些蔬菜分揀、捆綁起來,送到每一位社區困難老人的家中。“給老人送一次菜能吃好幾天,有的要吃一個星期,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能幫到別人,我覺得很開心,畢竟每個人都會老。”
本報記者 王李科 文/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