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式投入使用 一期處理生活垃圾700噸/天
11月29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迎來了第一輛載滿生活垃圾的垃圾車。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下,首車垃圾順利完成入倉,標志著該縣徹底結束垃圾填埋的歷史,向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首車垃圾進場儀式現場(胡茂亮 攝)
上午8時許,在簡短的進場儀式后,首輛裝滿生活垃圾的垃圾壓縮車緩緩駛入陵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經過過地磅稱重,進入垃圾卸料平臺并穩穩將垃圾卸入垃圾倉。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生活垃圾將在倉內發酵5天到7天,隨后由抓斗抓入爐焚燒,通過焚燒產生熱能、熱能水汽轉化為動能、動能帶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產生電能,實現生活垃圾由廢變寶。
首車垃圾順利完成入倉(胡茂亮 攝)
“即日起,來自陵水縣的全部生活垃圾及周邊市縣的部分生活垃圾將陸續運往廠區并進倉發酵,預計12月初將正式點火焚燒發電。”陵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項目的建成使用,可實現年處理生活垃圾約30萬噸,將大大減少垃圾填埋場的負擔,實現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提高垃圾處理整體的運行效率,節約土地資源,減少對水體、土壤及大氣的污染,滿足陵水縣生活垃圾處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據悉,陵水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是2018年12月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二批)集中開工項目,位于該縣生活垃圾填埋場東南側,占地面積約90畝,設計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050噸,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處理生活垃圾700噸/天,配套建設處理能力500噸/天的滲濾液處理站,項目采用高參數工藝,煙氣處理采用國際先進的工藝技術、超低排放標準,二噁英近零排放,環保排放指標按照海南省地方標準《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DB46/484-2019)執行,全面優于歐盟2010標準。預計每年向南方電網供電約1億千瓦時,年可節約標準煤量約3.5萬噸。(徐燕飛 陳建峰)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