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376.3公斤 文昌首批“海水稻”喜獲豐收
近日,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隆豐村農業試驗成果“海水稻”測產數據誕生。據了解,2019年5月,作為袁隆平團隊的戰略合作伙伴,湖南省弘大教育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將“海水稻”項目引入文昌市,由袁隆平院士作為總顧問,在鋪前鎮隆豐村開辟了480畝試驗田。2019年12月,首批試驗田喜獲豐收。日前,專家組現場測算出試驗田畝產376.3公斤,達到了預期效果。
日前,在鋪前鎮隆豐村一片開闊的鹽堿地里,金色稻浪在微風中起伏搖曳。接到指令的收割機開足馬力,駛入“海水稻”栽培示范基地,開始收割“海水稻”。
據介紹,海南“海水稻”萬畝研發示范基地項目,是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四批)集中開工和簽約的項目,項目由文昌市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弘大教育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簽訂,項目通過耐鹽堿雜交水稻的研發和推廣,讓鹽堿地像普通耕地那樣造福人類。
據介紹,2014年,受超強臺風“威馬遜”影響,文昌上萬畝良田被海水浸泡,因土壤中鹽堿量過高,當初試種農作物失敗。數據顯示,2017年初,鋪前鎮、錦山鎮、馮坡鎮、翁田鎮及羅豆農場,約有3.53萬畝地撂荒。據專家介紹,“海水稻”就是耐鹽堿水稻,耐鹽堿水稻是指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且單產可達每畝300公斤以上的一類水稻品種。“海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具有抗澇、抗鹽堿、抗倒伏、抗病蟲等能力。經過試驗,鋪前鎮隆豐村的撂荒地適合種植“海水稻”。
海南“海水稻”萬畝研發示范基地項目在鋪前鎮隆豐村開辟了480畝試驗田。2019年12月,首批“海水稻”240畝喜獲豐收,試驗田畝產376.3公斤,第二批將在今年1月10日左右收割。利用鹽堿地及灘涂地開發“海水稻”,不僅可以解決人口糧食問題,還可以改善環境。(韓彩虹 唐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