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高息攬儲”戴上緊箍咒 中小銀行攬儲壓力更大
監管部門日前通過窗口指導方式對靠檔計息的定期存款進行限制。而隨著靠檔計息產品下架,“金融1號院”近期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紛紛下調了存款利率或者將起購門檻提高,包括特色儲蓄存款產品和大額存單。
此前,民營銀行通過靠檔計息存款產品贏得市場,而近期靠檔計息產品下架也對民營銀行的資金端形成壓力,以致有民營銀行在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中呼吁央行提供增信。
“金融1號院”發現目前民營銀行推出的儲蓄存款產品在利率方面,整體上有所下調,大部分仍保持在4%以上,5%以上的產品相對之前少一些。在計息方式上,采取按周期計息代替靠檔計息。
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包括民營銀行的中小銀行獲客不易,在新增困難的情況下,應當加強對存量客戶的維護,通過優質的服務在其所屬區域內建立口碑,而在生態建設方面,銀行可以考慮將自身業務與地區生活結合在一起,通過豐富的業態來吸引用戶;在創新方面,則需要衡量收入成本,加強必要的基礎設施投入。
多數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在3%以上
近日,“金融1號院”走訪調查發現,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近期在售的儲蓄存款均不再支持靠檔計息,若提前支取將按照活期存款利率來計算。同樣的,作為定期存款的一類,大額存單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方式也被取消。在產品的利率上,大部分銀行均下調利率,目前利率大多在3%以上,只有個別的產品利率為4.125%。
所謂靠檔計息主要是指定期類存款提前支取時不按活期利息計算,而是按照最近一檔定存利率計息。某國有大行客戶經理告訴“金融1號院”:“上周我行已經停發靠檔計息的特色儲蓄存款產品,目前在售的只有一款3年期的大額存單,年化利率為4.125%,到期一次性付。額度少,基本上靠搶才能買到。”
在某股份制銀行網點,記者發現,該行近期新發的儲蓄存款產品以及大額存單已不再支持靠檔計息。據該行工作人員介紹,之前一款靠檔計息的特色存款產品利率近期從3.88%下降至3.77%,同時在計息方式上也取消了靠檔計息。
“目前在售的一款特色存款產品3年期年化利率為4.124%,這是目前存款產品利率最高的一款,但是只針對新增資金20萬元的客戶,同時這款產品起購門檻也從5萬元上調至20萬元,額度不多,可能很快就售完。”某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另外,目前在售的大額存單利率也一直在下降,從4.13%下調至4.05%,再從4.05%下調至3.9%。
銀行業內人士表示,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提到,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去年以來,央行已經多次降息降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和存款產品的利率普遍下降。如果定期存款產品利率過高,可能會抬升存款端的競爭、提高銀行負債端成本。
民營銀行需更改來出策略
去年12月中下旬,“金融1號院”在部分互聯網理財平臺上看到,不少民營銀行的儲蓄類產品因為高利率而被眾多投資者“推”到了榜首,不少民營銀行的5年期儲蓄存款利率在5%以上,不僅利率高、可提前支取靠檔付息,兼具收益性和流動性。
不過,“金融1號院”近日發現,各大互聯網理財平臺上在售的儲蓄存款產品利率大部分在4%以上,利率5%以上儲蓄存款產品很少。除了下調產品的利率,在計息方式上,民營銀行也取消了靠檔計息,大部分產品采取按周期付息,雖然可以靈活支取,但若未到一個周期提前支取,只能按照當日銀行掛牌活期利率計息。
例如,振興銀行——智慧存1年期,該款產品的起投金額為100元,計息方式上采取按周期付息,每期派息收益率為4.8%。根據產品說明書介紹,滿12個月作為一個計息周期,按4.8%利率付息,本金自動續存到下一個計息周期。該產品可提前全額支取,但是提前支取只按銀行活期利率結算當期利息。
此前,靠檔計息產品曾為民營銀行攬儲的利器。但隨著相關產品設計下架,也對銀行的資金端產生了影響。上海某民營銀行1月7日發布2020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稱,為穩定流動性,懇請央行在同業存單發行上給予支持。不過該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更新后去掉了相關描述。
歡迎關注
《證券日報》金融1號院
編輯:余俊毅 值班主編:徐天曉
終審:馬方業/張志偉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